我的孩子会近视吗?
这是一个从孩子能看电视开始,
家长就开始担心的问题。
今天我们就来说说,
近视是如何“变假成真”的?
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我们的近视?
在这里需要给近视人群平反一下,我们常说「物竞天择,适者生存」如果一个孩子在人生的早期阶段,所能接收的「视觉信息」主要来源于眼前30cm以内的手机屏、电脑屏、电视屏、书本……那我们精细的「视觉发育调节机制」就会选择性的让我们看近的地方更容易,这就是近视发生的原理(除外遗传性近视)。
所以,近视不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疾病(除外病理性近视),这只是一种眼睛的屈光状态,是为了适应生活人体自然选择的结。
我们都听说过「真性近视」和「假性近视」的说法,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?我们的近视又是如何“弄假成真”的呢?
当我们看近距离的时候眼睛需要变焦,而我们眼睛里负责变焦的系统叫做“睫状肌”,当看远的时候“睫状肌”放松,看近的时候“睫状肌”收缩,这就是眼睛的成像原理,与单反相机一模一样。
当长时间看近的时候,我们的“睫状肌”持续收缩就产生了痉挛,这就好比我们的“腿抽筋”一样,无法放松了。这时,我们的眼睛就会出现暂时性的看不清楚远方,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“睫状肌痉挛”,就是我们俗称的“假性近视”。
通常出现“假性近视”后,我们可以通过做眼保健操、向远方眺望、休息放松以后,达到自然缓解,所以它是“假性的”,是一种暂时的屈光状态。
当睫状肌持续收缩时,会产生眼酸、眼困,甚至畏光、流泪,医学上专业术语称这种现场为“视疲劳”。为了避免这些不舒服,调控眼球发育的基因会让眼球“长大”前后变长。这样,再看近的时候就不需要收缩睫状肌了,满足了需要长时近距离阅读的需要,眼睛也不会再有“视疲劳”。
但是,长大的眼球再也缩不回去了,远处的物体无法看清,这就变成了“真性近视”了,只有通过佩戴眼镜、手术等方法才能矫正了。
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近视了怎么办呢?
那么,如何区别是“假性近视”还是“真性近视”呢?通常,我们在做了眼睛的放松训练以后,如果还是看不清远处,就应该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就诊,请医生帮助检查确认。
检查的方法有哪些呢?
1.散瞳后验光(12岁以前儿童建议阿托品散瞳,12-18岁建议复方托比卡胺散瞳)
2.光学生物测量仪(Master700)非接触式间接测量眼轴等,这些检查设备在眼科专科医院都有。(比如,我们平阳景苑·康明眼科就有哦~)
需要家长注意的是:学龄期的儿童眼球生长发育很快,很有可能一个学期近视度数就会增加100-200度。所以,家长尽量在孩子放暑假或寒假时,及时就诊。
既然“近视”是为了适应生活,那我们改善假性近视,不让近视“变假成真”的方法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,在持续用眼之后给眼睛适当休息,这样我们的眼睛就不会“积劳成疾”,变成真性近视,佩戴眼镜了。
最适合学龄儿童的眼睛放松运动是什么呢?
1.日间户外活动每天至少2小时,保证睡眠时间(小学生10小时、初中生9小时、高中生8小时);
2.认真规范的做眼保健操;
3.鼓励课间走出教室,让紧张了45分钟的眼睛得以休息;
4.近距用眼40分钟休息远眺10分钟,非学习目的的使用电子产品每次不超过15分钟。因为,只有让我们眼睛的“变焦系统”睫状肌休息下来,才能让近视止于“假性近视”,才能让我们远离眼镜。
平阳景苑·康明眼科一直致力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,
推动落实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》
为上千名儿童青少年进行公益筛查。
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更多相关信息,
你一定还有很多疑问吧?关注我们的公众号,
提出你对眼睛的疑问,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。
第一步
微信搜索
康明眼科互联网医院
第二步
输入问题
我们会第一时间回复